昨天,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向媒体记者和社会监督员开放录取现场,展示了调档、阅档、确定录取线、录取等高招录取过程。这在北京高校中尚属首次。明天,录取现场还将向公众开放。今年人大在京本科一批统招录取139人,比计划增加4人。
今年,人民大学在京一批次计划招生135人,实际录取139人,扩招4人。加上特殊类型计划后,文科按照100%投档,录取78人,理科按照105%投档,录取88人,共录取166人,专业志愿满足率80%以上,没有退档。
对于特殊类型考生的招生,人大今年在艺术特长生的考试中增设了初试环节和拉帘的要求,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中的评委数由3名增至5名。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王鹏表示,新生入校后会对所有特长生进行复查,对普通学生也会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具体办法学校正在制定中,会通过人大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公示。
据了解,今年人大在招生管理办法及制度上进行了完善,在招生方面,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陈雨露担任组长,并在半年时间内,制定了多项招生管理办法,在网上公示。在监督方面,学校的纪检负责人全程参与招生工作,涉及招生决策的多个环节。同时,学校也是第一次使用第三方监督的方式,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到招生的监督工作中,并首先向媒体开放录取过程,这在北京高校中尚属首次。
在昨天的开放日活动中,人民大学招办相关负责人以2014年已完成录取省份的数据演示了调档程序、专业录取步骤,以实际案例讲解了录取、退档、专业排序等招生规则。明天,这样的参观活动将向来自7个省市的12名考生、家长等公众开放。
录取揭秘
1.考生是怎么被录取的?
录取流程主要是投档、阅档、分配专业及录取。在昨天的开放日现场,北青报记者看到,高校的录取系统客户端拥有管理电子档案、设置模板、数据统计等功能。在“管理电子档案”功能中,考生的报名信息、高考成绩、体检信息清楚可见,在“设置模板”功能中,工作人员可以设置分数级差、专业限制等,在“与服务器交互”的功能中,工作人员可以完成最重要的录取过程。此外,客户端还可以统计整理考生的生源结构、男女比例等信息。
投档后,高校的客户端会显示出考生的考号、姓名、投档成绩、总分、专业级退档原因等内容,所有的考生按照裸分排序。在阅档环节,招办工作人员会审阅进档考生的简历表、成绩表、体检表以及省招办发来的其他材料。阅档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会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和除去各项加分之后的实考分数来为考生分配专业。最后,招办工作人员完成录取审核,寄发录取通知书,并在网上公布录取结果。
2.分数线是怎么产生的?
每年高考完毕,最让考生和家长焦虑的是所报学校的分数线。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昨天,人大招办副主任苗苗现场演示了这一过程。各省招办将学生的信息投档到高校之后,如果投档比例确定,进档不退档,排名最后一个投进来的考生成绩就是所谓的分数线。
人大招办主任李向前说,学校会通过不断模拟投档来测算分数线。一般学校要先向省招办确定一个投档比例,随后省招办将学生分数信息发往高校,学校根据模拟投档的情况调整投档比例和分数线,反复模拟后最终确定投档比例,正式投档之后分数线就划定出来。
3.怎样保证录取公平?
为了确保录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以及招生公平,人大校方的信息技术部门设计了防火墙防止“黑客”入侵。在网上录取中,教育部也随时可以监控到高校客户端的录取进程。在实际录取中,学校还要求工作人员每完成一个录取步骤,都进行书面记录,以避免遗漏。人大本科生招办主任李向前说,如果要追加计划指标,需要通过这个系统来完成,教育部和省招办都要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