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知 识 条 目
|
考试要求
|
|
及格
|
优秀
|
||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
b
|
b
c
|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①秦的统一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
a
a
|
b
b
|
|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①汉代的“中朝”和州的设置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④元朝行省制度
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
a
a
a
a
c
|
b
b
b
b
d
|
|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清朝军机处
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a
b
|
b
c
c
|
|
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①鸦片战争的背景
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a
a
a
b
|
b
b
b
c
|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①黄海海战
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a
b
|
b
c
|
|
▲3.伟大的抗日战争
①卢沟桥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
a
a
b
a
c
|
b
b
c
b
c
|
|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a
a
b
b
b
|
b
b
b
b
c
|
▲3.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④国民革命
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
b
b
a
a
a
b
b
b
|
c
b
b
b
b
b
b
c
|
|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
a
b
a
b
|
b
c
b
c
|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
a
b
b
|
b
b
b
|
|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
b
b
b
|
b
c
b
|
|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
b
a
|
c
b
|
▲2.外交关系的突破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
a
b
a
|
b
c
b
|
|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②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
a
a
|
b
b
|
|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
▲2.卓尔不群的雅典
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②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
a
a
b
|
b
b
c
|
▲3.罗马人的法律
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
|
a
b
|
b
c
|
|
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a
a
b
|
b
b
c
|
▲2.美国1787年宪法
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
b
b
|
b
c
|
|
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
a
b
|
b
c
|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③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a
a
b
|
a
b
c
|
|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1.美苏争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a
|
b
|
▲2.新兴力量的崛起
①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a
a
|
b
b
|
|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②“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③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
④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⑤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a
a
a
a
b
|
a
b
b
b
c
|
专题
|
知 识 条 目
|
考试要求
|
|
及格
|
优秀
|
||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a
a
a
|
b
b
b
|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
a
a
a
|
b
b
b
|
|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
b
|
c
|
|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 “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
a
a
|
b
b
|
|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③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④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
a
a
b
a
|
b
b
c
c
|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
a
a
|
c
c
|
|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
a
a
a
a
|
b
b
b
b
|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
|
b
b
|
c
b
|
|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
b
|
d
|
|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
a
a
|
b
b
|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
a
a
|
b
b
|
|
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
a
b
|
b
c
|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
|
b
|
c
|
|
▲3.“蒸汽”的力量
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a
a
b
|
b
b
c
|
|
▲4.走向整体的世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a
a
a
b
|
b
b
b
c
|
|
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
▲1.“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
b
|
b
|
▲2.罗斯福新政
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a
a
b
b
|
b
b
c
c
|
|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②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③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
b
a
a
|
b
b
b
|
|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
a
b
|
b
c
|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
|
a
|
b
|
▲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①欧元的诞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a
a
a
|
b
b
b
|
|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
a
a
b
|
b
b
c
|
专题
|
知识条目
|
考试要求
|
|
及格
|
优秀
|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1.百家争鸣
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
a
b
|
b
c
|
▲2.汉代儒学
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②太学的创建
|
a
a
|
b
b
|
|
▲3.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a
|
b
|
|
▲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
a
a
a
|
c
b
b
|
|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
|
b
a
a
a
|
c
c
c
c
|
▲2.中国的古代艺术
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
a
a
a
|
b
b
b
|
|
▲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③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
④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
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
a
a
a
a
a
|
b
b
b
b
b
|
|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1.“顺乎世界之潮流”
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
a
b
|
b
b
|
▲2.新文化运动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a
a
c
|
b
b
d
|
|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
a
|
b
|
|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
a
a
|
b
c
|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②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
a
a
|
b
a
|
|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
a
b
|
b
b
|
|
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
▲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
a
a
b
a
|
a
b
b
b
|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2.神权下的自我
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
a
a
b
|
b
b
b
|
▲3.专制下的启蒙
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
|
a
a
|
b
b
|
|
▲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
b
|
c
|
|
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
▲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①牛顿和经典力学
②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
a
a
|
c
c
|
▲2.追寻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赫胥黎及其进化论观点
|
a
|
b
|
|
▲4.向“距离”挑战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
a
|
b
|
|
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①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
②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
③德拉克洛瓦及其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
|
a
a
a
|
b
b
b
|
▲2.碰撞与冲突
①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②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
③列宾、莫奈、凡·高及其代表作
|
a
a
a
|
b
b
b
|
|
▲3.打破隔离的坚冰
罗曼·罗兰、海明威、泰戈尔及其代表作
|
a
|
b
|
|
▲4.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①摇滚乐的发展
②电影、电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
a
a
|
b
b
|
Copyright©2007–2025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00-22:00),18001260133(09:0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