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
30余所学校改名或加挂校牌
4月2日,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会堂举行隆重的更名揭牌仪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海淀区教委等相关领导和负责人,以及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四个年级近1000名师生参加了仪式,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附属中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附属中学校长敖雪丹在更名仪式上表示,此次学校更名意味着学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借助矿大的师资优势和科研力量,充分挖掘学校的学科特色,提升教师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好“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矿大附中。
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的更名,是北京中小学进入2015年以来首都教育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的一个显著体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和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一样,从2015年1月到4月初,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北京各区县有30余所中小学进行更名或加挂校牌,抓住发展契机,以开放的心态重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学校的新发展。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东城区的动作可谓最大,实行“一校挂两牌”的有12所学校,原校名保持不变。这其中涉及两所小学、10所中学。其次则是石景山区、丰台区,均为4所学校改名。而在远郊区县中,平谷区和密云县则均有两所学校更名。平谷区近两年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今年该区编办正式批复同意取消原张各庄中学与夏各庄中学,两校合并为北师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而在密云县,去年密云七中与北京育英学校签署合作协议,今年1月,密云七中加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牌。同样,朝阳区实验小学与密云镇中心小学也在去年正式签署一体化办学协议,今年密云镇中心小学更名为朝阳实验小学密云学校。
近几年来,作为教育大区的朝阳区,不断整合区内教育资源,引进名校名师,加快教育发展速度,积极引进资源提升本区教育发展质量,仅去年一年就有几十所学校更名。而在刚刚进入的2015年,就引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所高校,参与4所中小学办学,而这4所学校也随之更名冠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字样。
历史回顾
北京已有多轮“改名潮”
现代教育报记者盘点发现,自新中国成立后,截至目前,北京已经掀起多轮中小学改名热潮。
第一轮改名热潮兴于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学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更名,校名则多以数字或者街道胡同名字命名。
而最近的一轮改名热潮则兴于2014年上半年,在那时将近50所中小学校更名,被称为“校名大变脸”,此次“大变脸”被称为北京市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变化最大的一次,究其变脸原因,在于北京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实施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政策。在此次更名热潮中,高校及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更多的则是采取合并办学、一贯制等办学等形式,这些学校多采取“一体化”管理方式,一套或几套领导班子,整体上是一个法人。多个法人撤并归一的学校越来越多,这可谓是2014年校名“大变脸”的显著特点,是主流。
尽管改名潮过去半年多,但是2015年新年以来,改名力度则丝毫不减,再现高潮。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有30余所学校更名,在影响力上更加深远,涉及众多教育集团,并且此次更名潮因呈现出“一校挂两牌”的现象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特点分析
打通人才培养一贯制通道
毫无疑问,此轮京城中小学校“改名潮”是去年北京“高参小”政策的延续,是北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具体体现,更是北京整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经过去年的实践,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办学的效果凸显,学校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京城一位资深教育观察人士表示,“更名潮现象今后将会继续,更名潮带来的入学招生机会、学生享受教育资源等教育实惠,也越来越让老百姓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改名潮”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高校社会力量在参与中小学办学时,“揽入怀中”的学校不仅多了,更是在学段上发生了变化,涵盖中小学。
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发挥驻石景山区的地缘优势,将杨庄中学、杨庄小学、八角北路小学纳入旗下,并将其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两所小学为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相比北方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更为“霸气”,今年直接在位于东城区的北京二十五中、五十五中、六十五中、一零九中4所学校门口挂上自己的牌子。其中,有意思的是在北京一零九中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其作为自己的西班牙语实验学校。众所周知,北京一零九中学于2013年创设小学部,招收两个西语班。而学校同时在初中和高中都有西语班,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办学后,小语种人才培养可谓是实现了一贯制,从小学到大学中间可谓是毫无障碍。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表示,大学参与中小学办学,有助于协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构建中、小学与大学衔接人才培养,实现多赢。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探索实现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从9年一贯制、12年一贯制,再到现在的联通高校,终于从真正意义上打通了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某知名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这在国内可谓是首创。”
一校挂两牌成显著特点
与去年相比,今年更名的这30余所学校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多所学校实行一校挂两牌,原先的校名并没有去掉。记者统计发现,东城区12所学校,均是这种情况。
记者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门口看到,在学校门口东侧墙上,9块牌子分为上中下三排整齐地悬挂着,“北京工业大学广渠门实验学校”这块校牌悬挂在左下角,旁边是“北京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的牌子,右边则是督学公示牌。上面两行6块牌子则是各个高校优质生源基地校的牌子。
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表示,合作办学的高校和艺术院团将全面参与这些学校的办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国际教育、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教育科研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2月27日,北京育英学校大兴分校揭牌仪式在兴海学校举行。与其他名校办分校直接更改校名不同,兴海学校继续保留原“北京市大兴区兴海学校”校名,增加“北京市育英学校大兴分校”校名。海淀区教委主任尹丽君表示,海淀教委将从制度保障、研究团队等方面全力支持区域间、校际间的合作,带动分校的共同发展。和兴海学校一样,密云七中也加挂“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牌,实行一校两牌。
一批学校正在筹划改名
“此轮‘改名潮’不是结束,伴随首都教育深综改的推进,改名潮还将继续。”朝阳区部分知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实际上,在接下来的4月份,朝阳区将会再次整合优化一批学校,而这其中部分学校校名必将发生改变。”
该校长的说法日前得到证实。朝阳区教委透露,今年该区将在去年转型升级28所学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区内现有名校整合薄弱学校的方式,整合10所至15所相对薄弱学校,涉及9个学区、14个片区,包括小红门、崔各庄、黑庄户、双桥等地区,大约有9800名学生受益。
和朝阳区一样,其他区县也在进行同样的筹划。石景山区教委目前正在与国科大协商,双方有意将区内一所名校变成国科大附属学校,如果协商顺利,该校年内就可实现更名。
在密云县,密云二小与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新农村中学与北京一六一中学合作办学也正在筹划中。
声音
学校改名重在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改名只是一个外在现象,改名后对学校影响最大的还是师资,如果学校师资没发生变化是最大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执行校长李磊表示,“学校改名后便变得高大上,可以更好地引进优秀师资。这一效果在我校就得到了体现。”
在“改名潮”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担忧:“利好看得见,但是我们也要往远处想一想,“改名潮”发展到最后,有可能会有教育界的‘巨头’出现。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些教育‘巨头’如何管理多所学校?是否管理学校的数量应该有个度?我们要警惕教育‘巨头’的不作为,避免他们不把精力放在教育上的情况出现。”